
如何缓解“幼儿分离焦虑”?
孩子与亲密的抚养者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安情绪和行为,就叫做“分离焦虑”。
它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,而这种不适应行为或情绪,依不同年龄,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。
首先分离焦虑不是一件坏事,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于对自身保护的一种能力,所以我们提到分离焦虑的时候不用太过于紧张和焦虑。
面对这个问题,家长们需要多花心思,多点耐心去对待,孩子需要你的陪伴一起度过这个阶段。
家长的处理方式得当,孩子会更加健康成长。很多家长手足无措,甚至运用了比较激烈的方式和方法。
约翰·鲍尔比(John Bowlby)通过观察把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:
反抗阶段——嚎陶大哭,又踢又闹;
失望阶段——仍然哭泣,继继续续,动作的吵闹减少,不理睬他人,表情迟钝;
超脱阶段——接受外人的照料,开始正常的活动,如吃东西,玩玩具,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。

处理儿童的分离焦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家长们谨记不能一蹴而就,一下是分享的几点建议:
1. 要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
你希望孩子从离不开你过渡到你不在他身边他仍可以自在的玩耍,这一定需要一个过程的。
你需要慢慢让孩子适应这个过程。比如一开始你可以在一旁看着孩子玩,之后可以离开 1、2 分钟就回到他身边,同时有其他人可以陪着他,增加与他的互动,之后你可以逐渐拉长离开他视线的时间。
2. 当孩子基本适应之后,应更为果断
当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,孩子基本可以适应有别人陪伴的时候,如果你有事需要走开,这时候要果断一些了,孩子可能还是会哭闹,但这时候不能因为他一哭闹就妥协了。
否则可能会重新建立起孩子强烈的依赖感。孩子需要慢慢去接受这个过程的。
3. 需要其他照顾者的配合
孩子慢慢适应这种状态后,其他的照顾者方可介入。
4. 当孩子出现分离焦虑情绪时,给予精神上的安抚
孩子因为你的离开而哭闹时,这时候家长应该给孩子适当的安抚,这种安抚能够让孩子感觉安心一些。
降低这种焦虑的情绪,不要因为孩子的情绪而骂孩子或者惩罚孩子,这样不仅不能缓解情况,反而会让孩子内心的不安感更加强烈。
对于孩子来说,世界是未知的,心理能量也是非常弱的。
在他们的内心父母给予的力量足够能保护他们的心理和身体,不恰当的分离会滋养孩子内心的恐惧。
这个时候的父母是需要与孩子共同面对他们的焦虑,给他们力量和信心,并鼓励孩子他们是勇敢的,爸爸妈妈都会支持他。

中国民间有句俗话叫“三岁看大”,意思是说孩子三岁时,就可以看出他未来的发展;而意大利女教育家蒙台梭利则进一步指出:人生的头三年,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。
这些都提醒年轻父母们:分离焦虑只是一种表现,它说明了幼儿三岁前教育培养中的某些失误。
因此说,关注分离焦虑,实际上是关注素质教育。大家在引导的过程中切记不要把类似以下的方式跟孩子进行互动。
1. 独立把孩子关在屋子里,施以恫吓的方法,威胁孩子说魔鬼会把他抓走,或者说爸爸妈妈再也不回来的方法。这样则会让孩子内心产生恐惧感和被抛弃感。
2. 父母忍受不了孩子的哭闹的时候,以贿赂孩子的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,但是糖果不能够取代内心安全感的来源,这样会造成孩子依赖性更大。
3. 欺骗孩子的方式,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一直都在,但是一旦离开,孩子内心不安的情绪会更加严重,导致孩子安全感的降低。
4. 强迫性的分离,比如在孩子面对分离的初期,父母把孩子托管其它人照料,孩子面对陌生人内心的害怕和担心不断增加,之后更难以处理孩子的分离焦虑。
生命本来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,第一次的分离是我们告别胎盘与母体的分离,而后一次一次的分离伴着我们成长的心灵离父母越来越远。所以当那些小人还没有足够勇敢的时候,爸爸妈妈们你们心灵的支持最重要。
